[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简介] 由 [招商人@ZSR(www.cnzsr.com)]小编精心整理分享,供您参阅(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)!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!本文所属栏目 [海南]-[招商载体],内容来源于 [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政府网],作者 [不详],转载请记得注明!
龙华区地处海口市中心繁华地带,享有“椰海明珠”之美誉。它东接美兰区、琼山区,西面与秀英区相邻,北临琼州海峡,南依定安县。区域交通发达,公路网络覆盖全区,东线高速公路纵贯五镇;绕城高速公路横挂其腰,联通东、西、海文三条高速公路;东环轻轨铁路穿梭城区。
传说海口是龙腾之地,龙华区的取名也缘于历史传说,辖区内以龙命名的镇、街道、村、沟渠等处处皆是,历史沿革起源于汉代,开埠于宋末元初。从汉代起,属广西。唐代公元627年,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。明代公元1370年,划归广东。2002年10月16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、新华区、振东区,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、新华区、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海口市秀英区、龙华区、琼山区、美兰区。龙华区辖海口市原新华区的行政区域和原琼山市的龙桥镇、龙泉镇、新坡镇、遵谭镇以海榆中线公路为界的东侧地区以及府城镇的薛村、大样村。全区土地面积为322.464平方公里,其中,海域面积21.443平方公里,陆地面积301.021平方公里,Ⅰ、Ⅱ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87.512平方公里。现辖5个镇(城西镇、龙桥镇、新坡镇、遵谭镇、龙泉镇)、6个街道(中山街道、滨海街道、金贸街道、大同街道、海垦街道、金宇街道)以及78个居民委员会、51个村民委员会、310个自然村。2020年末,全区常住人口80.14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72.57万人,乡村人口7.57万人;户籍人口53.94万人。辖区有汉族、黎族、壮族、苗族、满族、土家族、回族等47个民族,以汉族为主,约占总人口97%。城镇化率达90.56%。近年来,龙华区先后荣获“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”、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法制县(市、区)创建活动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”、“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区”、“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区”、“全国优秀基层检察院”、“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”、“全国民政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国家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”、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”、2001-2015年连续四届荣获“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”、成为全省唯一两次捧回“长安杯”的县(市、区)、“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”、“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”、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”、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”、“全民健身运动全国优秀组织”、“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”、“第二届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区”、全国“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”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、全国人口文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、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、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、“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活动全国先进单位”以及“海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”、“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‘六五’普法中期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‘六五’普法先进集体”、“海南省禁毒先进市县(区)”、“海南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双创”工作三年综合排名全市第一等多项国家、省、市荣誉称号。
龙华区北面临海,海岸线长约8公里。地处台地和平原,地势平缓,西部、东南部较高,中部、北部低平,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米以下,地形略呈长心形。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,全区地貌基本分为北部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的滨海平原区,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的熔岩台地区,东、南部沿南渡江阶台地区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,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,春季温暖潮湿,夏季高温多雨,秋季湿凉多台风,冬季干旱不冷,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。年平均气温24.3℃;年平均降水量2067毫米。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,常年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主,年平均风速3.4米/秒。全年日照时间长,辐射能量大,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,太阳辐射量可达11-12万卡。
【政府网站】http://lhqzf.haikou.gov.cn/